如何正確看待電機的狀態監測技術?
在提升電機使用壽命、確保其長時間穩定運行方面除了繁瑣復雜的人工檢修和排查我們在電機的維護和保養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也仍然是非常有限的。
這其實會帶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極高的設備風險成本。因為我們知道作為設備機械動力源的電機其安裝使用和維修更換的過程往往是極為耗時、費力的一旦出現任何故障或損壞造成設備停產總是會給企業帶來不小的經濟損失包括:設備停機導致產能效率下降以及因電機損壞而發生設備二次損傷...等等。
因此根據設備與電機的當前和歷史工作狀態提前對可能出現的故障狀況作出相應的預判并有計劃的對設備和電機進行維護保養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不過這種對電機運行狀態的監控并不僅僅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過電流報警和過溫保護。因為無論是電機過流還是過溫其背后的故障原因往往是十分復雜的很難基于這些報警信息快速采取有效的糾正措施。
尤其是對于很多因機械傳動異常(如振動或磨損)而造成的電機損壞往往需要經過長期運行后才可能會引發故障此時電機發出的過溫/過流報警通常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因為其本體(軸、軸承、繞組、編碼器...)很可能已經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了;并且如果不查明故障根源就對其實施復位操作或產品更換設備再次停產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要確保電機的長時間穩定運行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對包括:電流、溫度、扭矩、振動...等各類電機運行狀態的實時信息和歷史數據進行交叉比對和趨勢分析基于對電機運行健康狀況的評估為設備的運維保養制定相應的計劃和流程并采取行動。
換句話說從電機反饋給設備系統的應該是一系列實時的動態數據而不僅僅是一兩個簡單的狀態信息或報警。
對電機進行狀態監測比較常見的做法是通過加裝專用的傳感器,測量電機本體的溫度和振動等級。
并借助專門的儀器設備對監測數據進行實時記錄和分析;或者將傳感器直接接入專業的狀態監測系統用以分析和評估電機運行的健康狀況和歷史趨勢。
這其實已經是一種極為成熟的電機狀態監測解決方案了不少專業的廠家都能夠提供完整的產品體系,功能也十分齊全。不過對于大部分企業用戶來說它的應用成本就顯得太高了。加之技術方案往往較為復雜通常只有在一些對風險把控極為嚴格的重要場合才會使用(如:發電機組、風機、泵站...等)。
首先對于內部已經集成了位置編碼器的電機來說,時代超聲波測厚儀其實是可以利用連接在機械傳動軸上的伺服反饋實施電機狀態監測的。
例如市面上一些采用數模混合反饋(如:HIPERFACE Stegmann、EnDat 2.1... )的伺服電機就能夠在實時動態輸出高精度位置/速度信息的同時通過其數字通訊端口向設備控制系統反饋一些電機靜態/動態運行數據包括:電機換相轉子位置、編碼器內部溫度、產品電子銘牌標簽、電機硬件參數...等等。
上一篇:簡析測振儀在設備檢測中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診斷軋鋼機械出現振動故障的方法
